2017-01-18
一谈乡土与乡土照明-江海洋

乡土照明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事务,它和乡土建设、乡土开发有密切关联.乡土照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乡土生活方式,让乡民得到不同于以往的居住体验,这包括有出行安全、场景光照、家庭情感、幸福记忆等。完全改变延续几千年的依靠火把、蜡烛、油灯、手电筒出行的模式。乡村再也不是黑暗和寂寥,首先在保证对于人的居住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照明的社会化。

那么这样的诉求对应的则是安静、温暖、人性、弱化环境对比、取消生硬和突兀,将光与人的彼此关系融合在自然和质朴的基调里。强调适度照明,更加鼓励采用原生乡土材料加工制作灯具外型,鼓励用低功率灯具结合建筑环境做精巧设计,不仅给乡民以生活便利,更能以启发式的光介入,让乡民的环境美化、优化意识凸显出来,得到灵感提升。当前乡土问题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环境公德意识的薄弱,缺乏美的教育,没有高品质的生活条件又如何吸引人、留住人呢?

环境改变了,那么下一步“美丽乡村”的面貌才能真正塑造出来。乡土中的光需要更好规避眩光和上射光,对于“暗夜空”的光污染控制到极低,能够节制对于微生物的干扰。乡土中减少大范围、大功率、动态化的照明现象,给植物以休息,给乡民以幽静,同时还能减少意外伤害事故。关注人的生活,设计本身就是将灯光导引到很多人家里去,通过改变乡民的人居生活,带来更多的灯光内容,将院落,建筑做亮,形成一个个的光的中心,丰富和活跃了乡村的夜晚,改变了世代相传的夜晚作息规律。人的世界是情感世界,在以前经济状况恶化的时候我们的乡村夜晚黑暗,新时代的乡村还要保持陈旧和落后吗?谁都不愿住在这样的环境里。

正是因为乡土是中国社会重要的一极,它的安定和秩序是构建社会和睦的重要条件。乡土能吸引外来经济、人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备的朴实天然品质,还有乡土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感、传承意识。人们在乡土中期待能感受到悠闲和老故事,犹如人在寻找内里的精神家园。刚才更多讲的是乡民的出行便利,那就是道路照明合理和环境光的漫延。现在讲外来文化的植入,那就带有对于本来乡土面貌的破坏和强势手段。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?

这就是设计师的任务。

外来游客不仅需要得到乡土历史的发现、了解、品尝当地特色菜肴、感受山水自然之风,也希望能通过特色化、表演性、趣味性、艺术感、互动感更强的光环境设计产生对于乡土的情感喜爱。更需要通过适度的照明弱光环境观察星空,可以接触田野萤火,可以夜钓,可以夜游。在这时,乡土照明表达的就是一种唯美气质、恬静风格、近人光色、安全环境。能满足多种人需要的乡土必定能发展起来,而奢谈“小国寡民,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”,非要认定乡土就应该保守、闭塞、原始、生活状态底下的人士必然对于乡土也是抱着高高在上的优越心态,这种人不足以谈。

乡土中的建设材料既然要规范使用现代工业物质,就是说如何将不利于乡土表情的冷、硬、机械替换为暖、软、手工艺,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耐心。比如我们在设计符合乡土特质的大型灯光装置的时候,能更多地和本土手工艺匠人合作,以更接地气的手段展现区别于城市的艺术化创意加工,这就是尊重乡土文明的表现。我们无法阻止现代工业文明进入乡土,但我们可以用乡土的形式来掩盖工业化带来的伤害。

传统文化中“任自然”精神可以做为今天乡土建设中的指导思想,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其外无物,其内无人,其近无我,其远无彼。”真正的乡土照明不刻意注重形式,不注重表现,不注重材料,不注重效果。一片芭蕉林也许就该照亮,因为它处在一个空间转折的节点上;一个老房子内腔也许是金色的,因为它具有祖屋的作用。顺乎人情,效法自然,不拘标准,内外兼顾,可能会收获很多不可预见的照明意象,不为求“象”,而“象”自然就来了。